close

在同性戀(男同+女同)佔總人口比例約10%左右,在各個國家、地區研究統計報告裡是有明顯的落差,而台灣約略佔6-8%左右。儘管生活觸及同性戀朋友頻繁,但人們對「同性戀的成因」普遍有兩種看法:

   ① 行為偏差的個人精神疾病說

  ② 基因造就同性戀天生論說法

第一項的成因多來自家庭、信仰、地域、文化等等關係,不可否認,儘管科技突飛猛進,但相關學術還只是進入研究階段,暫時還無法扭轉舊思維所造成的種種人權的迫害。那第二項的同性戀天生論是正確的嗎?

在無法確切掌握同性戀成因,研究者朝向了同性戀天生論的可能性,把研究的方向鎖定在基因遺傳上。

1993年7月,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丁.漢默認為,同性戀與基因有關。同性戀者和有同性戀傾向的人在其X性染色體長臂頂端區域有一個叫做Xq28的基因,是這一基因決定了人們在性指向的同性戀。漢默等人調查了40名男性同性戀者,經他們同意提取其細胞做基因檢測。他們發現,這40多人中,有30多人X染色體中具有相同的Xq28基因,因此認定Xq28基因可能控制著男性同性戀行為和趨向。Xq28 除了是高度近視 同時是同性戀基因。同時還是增大 胎兒顱骨雙徑頂 的一個基因。有說法認為,這個基因增加了 顱內壓力,改變了眼底壓,增大了近視率。1999年,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還有另一些基因決定著人和哺乳動物的性別,即所謂的「女性基因」。這一稱為Wnt-4基因可能是誘導子宮發育的關鍵因子,小鼠實驗證明,如果該基因被激活和履行它的職責,所有胚胎都會發育成雌性,所以認為該基因是「女性基因」。FucM基因也在動物實驗里證明可以誘發「女性同性戀」。但是,基因決定性別和性指向也是非常複雜的。性染色體是一個較大的基因組,裡面包含著許多基因,SRY和Wnt—4基因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兩種基因。

目前認可的正常性染色體是,男性為XY核型和女性為XX核型,但這並不意味著性染色體中所有基因、鹼基對序列都按現有的男女性別標準或基因序列表現出來,也許還存在著性染色體內的基因和基因表型的多樣性。例如,表現為XY男性核型的卻在性染色體中查不出男性基因SRY,或SRY基因發生突變,因此可能表現為女性化;而表現為女性核型XX的,卻在性染色體中找不到女性基因Wnt—4,或Wnt—4基因發生突變,因此可能表現為男性化。

miR-941一個新型轉錄后調控子快速胰島素的表達基因影響了與神經遞質信號傳導有關的基因。認為和男同的出現有統計學上的關聯。rs31480 這也是個統計學上的女性同性戀基因,在多數的女同的DNA測試里被發現SNP位點表現。SNP位點的ZNF804A功能突變,被認為和女同有很大的可能

 

XQ28和Wnt-4基因經研究分析,普遍認為是影響人和動物性取向的誘導基因,也被冠上同性戀基因(gay genes)之名。然而,草率地將同性戀取決天性一說,個人簡單邏輯便直指該項研究問題:

x跟y染色體中,y的遺傳基因有決定性關鍵。假設同性戀基因同性戀成因關鍵,兒子是gay那父親、爺爺…..整個向上都有可能是gay?別鬧了。

近年,更多科學家用更嚴謹多元的比較分析,不僅直接打臉並證實個人曾經的邏輯分析是對的,詳細說明如下:

一項家庭譜系研究顯示,男同性戀者一般在母系家族裡有較多男同性戀親戚,因此推論同性戀可能與X染色體有關。Dean Hamer [24] 發現,此項特徵關乎Xq28區。若人的性傾向真受Xq28區的基因影響,那麼同為同性戀者的兄弟,在此區域的等位基因應該有五成以上是相同的;異性戀者兄弟的等位基因相同者,則應少於五成。但研究結果發現並非如此,無論同性戀或異性戀兄弟,其等位基因都有五成是相同的。但也有研究發現,在40對同性戀兄弟裡,二人在Xq28區的等位基因有82%相同,遠高於前述孿生兒通常出現的五成。[25] 但研究員對同一群組作後續研究,抽取其中32對孿生兒作樣本,發現他們的等位基因有67%相同,反而較接近上述的五成。[26] 其後Rice等重覆Hamer的實驗,卻得出僅46%等位基因相同之結果,和一般的五成機會相距不大,與Hamer所得結果相悖。[27] 同時間,芝加哥大學的Alan Sanders有一項未出版的研究,亦印證了Rice的結果。[28] 再者,最終也沒有人找到Xq28區內哪組基因真的影響性傾向。當進化生物學家Jonathan Marks問Hamer,他認為所發現同性戀導因,約佔整體同性戀現象之百分比時,Hamer答道,約佔男同性戀者之5%。對此,Marks的回應是,「一項發現只能解釋某種現象約2.5%之導因,餘下97.5%無法解釋,而該發現仍能登上頭條,科學界裡相信只有行為基因學才會有這種情況」。

 

同性戀是由基因決定嗎?跌破眼鏡的答案【NOT AT ALL】

★同性戀在這一項基因發現上,是少量且穩定的

★大量基因,出乎意料,異性戀持比是比較高的

詳細說明: 基因是一個影響因子或誘導因素,但不是必要關鍵

 

總結:

「同性戀一定存有少而穩定的同性戀基因。

但是,有同性戀基因的人,並不一定會是同性戀。

與持有同性戀基因數量並無絕對相關。」

 

心得:

探究事物的真相,我們往往希望知道成因或影響關鍵為何,這其實與犯罪心理學有異曲同工之意,但提前知道了就能預防嗎?不管你能不能認同,對於同志與非同志的建議:無須給自己(別人)不一樣的標籤。

 

以上新知分享給各位參考囉!!

 

文章參考:

泛科學 http://pansci.asia/archives/79078

台灣KIWI同性戀基因標籤

同性戀資料庫

 

 

小河

今年32歲,曾在全家、國泰、富邦等多家公司擔任採購、品牌行銷與商品開發。曾經是個傲慢任性、沒有夢想目標的人,在許多認真堅持裡我看見夢想雛形,目前經營tw.shop.com/zenwalker夢想領航者粉絲團,在痞客邦部落格紀錄並分享最真實的自我。2017年夏季即將開幕的網路店像是顆種子發芽,逐步累績資糧實踐夢想(與所有用心創業家分享的)。我是夢想行者,直到有天成為「夢想領航者」。

arrow
arrow

    小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